昱青 收藏记住
媒体顾问
品牌公信力优化服务机构
首页 动态 服务 案例 智库 合作 知识 我们

次生舆情有什么表现形式 如何防范

昱青   昱青  2022-07-18  7944关注

  对各单位的舆情管理部门来说,在当前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突发网络舆情防不胜防,随时都有将单位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可能。就舆情处置来看,频发的次生舆情是令舆情管理部门普遍头痛的通病。

次生舆情,是指在舆情应对处置过程中,因为时机、策略、方式不当等原因给事态带来新的甚至更严重的舆情危机。
次生舆情对于舆情涉事主体来说,其最大的风险在于,能与原发舆情形成联动效应,增加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难度。从次生舆情的表现形式来看,以下方式较为常见:

第一,源于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

当一起舆情事件涉及争议性话题时,舆论很可能脱离事件本身,转而集中关注争议性话题,次生舆情将随之而起。2022年春节期间,河南某地官员宣称对中高风险地区恶意返乡人员先隔离、再拘留的视频在网上火爆。随后,引发次生舆情,使当地因该项疫情防控措施承受空前舆论压力。

第二,事件应对触动舆情敏感神经。

此前,全棉时代“深夜尾随”广告引发舆论热议,很多网民称,广告中女子使用卸妆湿巾摆脱尾随男子的内容涉嫌侮辱女性。对此,全棉时代首次回应称,视频是广告创意,为突出商品清洁功能。这一官方回应随后引发《中国妇女报》的质疑:“事关女性安全,如此严肃的恶性事件,却被商家轻飘飘地以所谓‘创意’为说辞,美化犯罪者、丑化受害者,充满了偏见、恶意、无知”。之后,该不当回应引发次生舆情。

 第三,涉事人员的不当言论、着装或配饰。

  舆情危机所涉人员,尤其是涉事公职人员不妥当的言语表达,或服装配饰容易引发次生舆情。如2012年8月,原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因面带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提出其有十余块名表,随后引发次生舆情。

整体来看,次生舆情根源于涉事主体对于原发舆情事件的处置策略主观意识明显,未考虑舆论针对事件的主要关注质疑点,以及相关应对措施、回应口径的舆论接受度等。对于舆情危机事件的涉事主体来说,要想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最大程度避免引发次生舆情,保障事件的妥善应对,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第一,借助舆情监测系统,随时把握舆情话题最新动向。

对事件涉事主体来说,可借助专业的舆情监测平台,通过增加涉及事件的相关监测关键词,实施对舆情事件的专项监测,能够达到7*24小时对相关舆情信息的实时关注,有效把握事件话题的最新动向,为后续的事件应对处置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

  第二,通过多维度的全面研判分析,确保事件应对措施与回应口径最大程度地被舆论接受。


从舆情事件应对流程来看,通过危机矛盾、话题敏感性、相关方诉求、声誉形象及舆论关注形势等多维度研判分析能够为后续应对处置与声明回应提供基本策略。一方面,考虑在多起事件中因相关人员引发次生舆情的高频率,建议在实施研判分析过程中,侧重对事件主要相关方声誉形象因素的全面考量;另一方面,基于当前网络舆论对事件处置的严苛要求,建议结合舆论关注态势,在事件处置细节上斟酌下功夫。

  第三,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舆情素养水平,不断完善细化单位的舆情管理体制机制。

以此两点为舆情事件高效应对提供基本前提保障,最大程度降低引发次生舆情的可能性。

 :网络新闻专题如何策划
 :企业如何撰写高吸引媒体的新闻通稿
 
 
阅读排行    
 
 
联系
时间:9-18点
微信长按加好友
 
返回顶部
首页 - 我们 - 服务 - 案例 - 知识
电话:029~84234562(拨)纪老师
Copyright © 2024 youth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昱青个人官网由 个人IP网 全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