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步公布4起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一系列政策信号与执法案例清晰表明,医疗健康领域监管正进入“全链条严管、全领域覆盖”的新阶段。作为企业发展的守护者,昱青媒体顾问特结合最新政策与典型案例,为您梳理合规要点,助力企业在规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解读:读懂监管红线,明确合规边界
此次四部门通知聚焦“自媒体医疗科普”领域,实则为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划定了线上传播与经营的合规框架,核心要求可概括为“资质合规、信息真实、行为规范”三大关键词。
1. 资质合规是前提
无论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学院校人员还是医药研发机构,通过自媒体开展医疗科普必须完成分类资质认证。医师需出示资格证、执业证及在职证明,医学院校人员需提供机构在职证明等材料,且所有资质信息需在账号主页显著展示。无资质账号严禁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存量账号需在2个月内完成认证,新增账号“未认证不得发布”。
2. 信息真实是底线
医疗科普内容需严格标注来源,转载、AI生成、剧情摆拍等内容必须明确标识,严禁编造虚假信息、拼接不准确内容。这要求企业建立内容溯源机制,确保每一条传播信息都可查、可证。
3. 行为规范是保障
严禁借科普之名行营销之实:不得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科普内容与商品信息不得同页出现;严禁违规开展线上付费诊疗、引流至无资质账号交易等行为。监管部门对违法账号将采取“取消功能—清理粉丝—禁言—关闭”的梯度处罚,力度空前。
案例警示:违法代价清晰可见,侥幸心理不可有
陕西省公布的4起典型案例,直指医疗健康领域高频违法场景,其处罚结果为企业敲响警钟:
药品经营违规:某医药集团将特殊管理药品售予许可证已注销的药店,不仅企业被罚款、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被没收收入、罚款并禁业2年,凸显“责任到人”的监管导向。
销售劣药:某医药公司销售过期药品,被没收产品并罚款,直接关联企业营收与信誉。
医疗器械不合格:某企业生产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面临召回与罚款,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不可松懈。
化妆品合规漏洞:某美发用品店因经营标签不合规、产品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化妆品,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覆盖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责任。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从药品流通、产品质量到标签标识,任何环节的合规疏漏都可能触发严厉处罚,且处罚不仅针对企业,更直接追责责任人。
合规行动指南: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结合政策要求与案例教训,昱青建议企业从以下维度构建合规体系:
1. 建立全流程资质管理机制
梳理企业及员工涉及医疗科普的自媒体账号,对照四部门要求完成资质核验与认证,确保“人证相符、证照有效”。
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产品,严格核查生产许可、注册证、标签标识等是否符合法规,建立台账定期更新。
2. 规范内容生产与传播流程
成立内容审核小组,对医疗科普信息实行“来源审核—专业把关—发布备案”三级审核,AI生成内容必须标注并经专业人员复核。
严格区分“科普”与“营销”,杜绝在科普内容中植入商品链接、联系方式等营销信息,避免“软广”嫌疑。
3. 强化员工行为与供应链管理
对医务人员、市场人员等开展合规培训,明确自媒体行为红线,签订《合规承诺书》。
加强上下游供应链管控,对供应商资质、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核查,避免因采购环节问题牵连自身。
4. 构建动态风险监测体系
定期开展内部合规自查,重点排查自媒体账号资质、产品流通记录、广告宣传内容等。
关注监管部门通报案例与政策更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媒体顾问进行合规审计,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合规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基石。在医疗健康领域监管日益精细化的今天,主动拥抱合规不仅能规避处罚风险,更能提升品牌公信力,赢得市场信任。
昱青媒体顾问团队将持续跟踪政策动态,为您提供“政策解读—风险诊断—方案落地”的全周期合规支持。如需进一步定制合规方案,欢迎随时联系我们,与您共同筑牢合规防线,护航企业稳健前行。 |